中医艾灸疗法简称灸法,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烧灼或者温烫体表穴位,借灸火热和药物效果,通过经络的传递,发挥温通气血、扶正祛邪的作用,从而达到疾病防治的治疗方法。中医艾灸疗法的具体方法很多,常用的疗法有六种,如下:
1、灯火灸疗法。用灯心草蘸芝麻油点火,给小儿针灸。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痉挛、昏迷等急性病证,对小儿保健有很大的优势。
2、药物卷灸疗法。药卷灸是指在艾绒中混入药末,用纸包裹艾绒制成药卷,在其一端点火施灸。适应症大致与灯火灸法相同。
3、温针灸疗法。先根据病性选择穴位施针,得气后留针,然后将艾绒卷在针柄上点燃,直到燃烧殆尽,热量通过针体传递到机体,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。
4、艾条灸疗法、将艾条灸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,即艾条灸疗法。操作多分为温和灸、雀啄灸、旋灸等,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症和其他多种虚寒性疾病。
5、艾炷灸疗法。在使用艾炷灸时,燃烧的锥状艾团被称为艾炷。通常分为直接灸(又称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)和间接灸两种。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,既可保健又可治疗,特别适用于哮喘、胃肠病等虚寒证。
6、隔姜灸疗法。取一个厚约2分的生姜,放在选择的穴位上,艾炷放在姜片上,点火灸。燃烧完毕后,放置艾炷反复灸,通常进行到局部皮肤发红为止。虚寒性疾病都可以用这个治疗方法治疗。
以上就是对中医艾灸常见疗法的简单介绍,更多信息可通过官网查看,感谢阅读。
上一条: 补牙中常见材料具体特征的简单介绍
下一条: 对洗牙常见方法的简单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