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艾灸是通过对叶子进行特殊加工制成无烟艾条,用点燃的无烟艾条在特定的穴位熏,与外用的中药配合,通过经络的穴位的作用达到防病的目的,广泛应用于养生、美容和预防医学领域。冬季中医艾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?注意事项有哪些?下文为您介绍:
1、关元穴。位于肚脐下3寸处,有调节气血、补肾固精等功效,可治疗虚百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各种病症。艾条灸10~15分钟,艾罐灸20~30分钟。
2、中脘穴。腹部正中线、脐上4寸、五指宽度,对胃部疾病有效。艾条灸10~15分钟,艾罐灸20~30分钟。
3、足三里穴。从胫骨前缘开始,有一根横指。或者弯曲膝盖,从膝盖中间向下用手触摸胫骨粗隆,从胫骨粗隆的外下缘一直往下拉1寸。具有补充脾胃、扶正培元、调和气血、驱邪防病之功。艾条灸10~15分钟,艾罐灸20~30分钟。
冬季中医艾灸的注意事项:1、针灸时要注意集中注意力,不要让艾条移动、不在穴位上就是浪费时间。关于养生灸,必须长期坚持,偶尔灸一下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。2、在冬季很多人会穿着化纤、羽绒服等面料的衣服,容易燃烧,所以灸时要注意不要让艾条滚落,可以把点燃艾条的一头装进直径比艾条稍大的瓶子里。有些病要注意针灸的时间,例如治疗失眠时,不要在饭前空腹和饭后马上灸,也不要从一开始就大量给药。3、虽然很少有晕灸,但做艾灸时如果头晕、眼花、恶心、脸色苍白、心慌、出汗等,甚至昏厥,要马上停止,躺下静养。
以上就是冬季中医艾灸的常用穴位和注意事项介绍,感谢阅读。
上一条: 胃寒的中医艾灸调整方法
下一条: 补牙之嵌体的种类和优点